请确认您的稿件里已注明作者简介和联系方式,主要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略)、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 工作时间:早上8:30——下午17:30(周日除外)
(1) 请直接在本站在线投稿,编辑部免费审核(请您投稿时准确填写您的联系方式,以便稿件录用和杂志出刊后及时与您联系) 。 (2) 不违反宪法和法律,不损害公共利益。(3) 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所有来稿必须通过检测,文字复制比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如何理解“适度超前”?“新型基础设施”将这么建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本站原创 来源:本站原创

  

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全球最大、覆盖最广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国家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库、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十四五”时期,中国日益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托起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便利生活。

  “十五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怎样发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和集约高效利用,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更新和数智化改造”。新基建“适度超前”这一表述首次写入五年规划建议。

  “新型基础设施”怎么建?如何理解“适度超前”?为高质量发展搭建舞台

  提起基础设施,很多人想到的是公路、铁路、水库等,这些属于传统基建范畴。那么,新基建是什么?

  据介绍,伴随人工智能、区块链、5G、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更加广泛融入并改变生产生活,中国在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这些新基建为数字经济发展、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科学技术创新提供一般生产条件,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搭建了舞台。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十五五”规划建议则首次明确要“适度超前”。这一定位,意义重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型基础设施无论是对未来产业发展,还是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都能形成重要支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科研、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许多领域都有数智化、绿色化的更新改造需求。这是现代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以新一代通信基站、高性能算力设备、超大型存储设施等为代表的数智化基础设施,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黄群慧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相比于商品的排他属性,基础设施往往具有很强的公共产品属性,即公益性和普惠性。《建议》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实质上是在数字化、智能化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政府通过投资通信、算力、科研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相应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质升级。此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也是充分发挥好政府投资作用、引领内需回暖的重要举措。

  “比如,‘十五五’时期,我们要加快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就需要先通过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来加快补齐短板,显著改善中小城市发展环境,提高产城融合能力,实现‘筑巢引凤’。再如,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离不开即时通信、人工智能以及传统基础设施提供的配套服务,这就需要政府主导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必须适度超前供给、尽快补齐短板。”张立群说。

  既要支撑引领,又要量力而行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涉及政策、资金、规划、技术等多方面内容,需要科学筹划、有序实施。《建议》中“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这一提法在实践中应如何把握呢?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交通运输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向爱兵表示,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相比,中国基础设施的结构性矛盾和短板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新基建方面。比如,网络通达深度还不够,中西部地区以及特殊类型地区燃气管网、移动通信网等还有空白点,部分农村地区“最后一公里”问题仍亟待解决。再如,网络衔接效率有待提升,铁路与港口(园区)、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不同综合交通枢纽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交通、能源、信息基础设施跨领域融合也不够充分。“《建议》明确了‘十五五’时期我国高质量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适度超前’恰恰就是关键。”向爱兵说。

  向爱兵认为,“适度超前”就是要统筹好设施供给与经济需求的关系,统筹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统筹好效率和质量、效益的关系,统筹好存量与增量、新型与传统的关系。

  “‘适度’反映了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适配程度,‘超前’体现了基础设施的先导性和支撑引领作用。‘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应统筹协调好‘新基建’供给能力水平、区域空间分布、技术层次结构、建设时序规模等与经济社会需求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使供需两端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互适互促、螺旋上升的态势。”向爱兵说,适度超前开展“新基建”不意味着忽视传统基建,而是要把握好建设的力度和节奏,立足长远、兼顾当前、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在黄群慧看来,要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超前”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和集约高效利用,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更新和数智化改造,很有必要。但是这种“超前”一定要和现实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条件相匹配,也就是要“适度”。